基隆市政府(以下簡稱本府)統計113年度受理的消費者申訴、調解案件,共1,060件,排名前五名分別為「線上遊戲類」80件、「不動產經紀類」50件、「電信類」47件、「電器及周邊產品類」45件及「補習類」43件。
「線上遊戲類」爭議不斷,尤以玩家帳號被停權居多,此類爭議為本市消費爭議案件數排行第1名類型,而玩家帳號遭停權主要原因為使用外掛程式被封鎖帳號,產生權益爭議,提醒玩家勿以為遊戲公司偵測不到,而應遵守遊戲規範,依網路連線遊戲服務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第15點規定,第一次違反遊戲管理規則,玩家應於接獲遊戲公司通知改善期間內,改善完畢;如不改善,或又再次違反,遊戲公司可以限制或停止玩家權利。此外,玩家時有將遊戲帳號借給他人使用,惟此舉亦違反規定,是以,再次提醒玩家,請遵守「網路連線遊戲服務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及遊戲公司的約定,以保護帳號安全,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排名第2名為「不動產經紀類」,其中以建物漏水爭議最多,其次多為現況交屋、雙方特約排除瑕疵擔保權利、不動產說明書未詳實記載及未盡調查標的義務等情形。消費者往往在購買後才發現房屋有未告知的瑕疵。例如林小姐透過仲介服務購買中古屋,仲介業者未盡詳實調查義務且未於不動產說明書詳實記載該屋有違建及漏水,更在契約書上載明現況交屋,致林小姐受有損害,要求解約及返還相關支出費用。惟實務上若非特別安排現況交屋同時驗屋,有些瑕疵根本很難發現,更別提在交屋時被屋主用簡單裝潢隱藏起來,例如壁癌、漏水、鋼筋外露等問題。這些瑕疵雖然是「現況」,但若不動產說明書未記載,或根本單純看屋很難察知,賣方也無告知的狀況下,即使雙方約定現況交屋,仍可要求賣方負瑕疵擔保責任。此外,不動產說明書上記載的相關事項,例如有無漏水、建物土地佔用、產權問題、違章建物、中繼水箱等,均是房仲應盡調查與說明義務的範圍,若仲介未盡調查責任,則可適情況要求退還服務費。
排名第3名為「電信類」,多為資費方案或電信服務通訊不良。有關資費方案爭議,電信業者常為促銷,提高業績,推出各種優惠促銷資費方案,令消費者眼花撩亂、難以理解,資費方案內容亦可能隱藏陷阱,建議消費者應詳閱契約書中各項費率、綁約期間、加值服務項目及違約金等內容,若有疑問一定要詢問清楚再簽約,避免嗣後欲解約時須負擔高額違約金;有關電信服務通訊不良問題,通常係因同一地區使用者過多,或基地臺因附近居民抗議而遭拆除,嚴重影響通話品質及網速,業者在無法新增基地臺的情形下,通常會給予月租費折扣,消費者若要求提前解約,則須支付相當於手機補貼款或資費優惠的違約金。是以,再次提醒消費者選擇電信業者時,應善用電信業者提供的7天試用條款,且選擇住家或經常所在地通信訊號良好的電信業者簽約或續約,以減少使用困擾並避免日後提前解約的爭議。
排名第4名為「電器及周邊產品類」,愈來愈多消費者喜愛在網路購買電器產品,惟因無法檢視商品,所以消費者於購買前應瞭解賣家及電商平台的信譽,如負評太多者,建議勿與之交易;此外,提醒消費者應善用第三方支付或平台業者提供的「價金保管機制」(即待消費者收貨並確認商品無瑕疵後才通知付款),以維護自身權益。但如果消費者於實體店面購買商品時,因消費者有檢視電器商品的機會,則並無7日內無條件退貨的權利,而商品有瑕疵,仍可依民法第354條第1項物之瑕疵規定要求業者處理或退換貨。
排名第5名為「補習類」,近年來由於線上學習興起,教學方式更有別於傳統升學型補習班,學員雖可得到更彈性、靈活的授課服務,但也因此產生補習班消費爭議,大都屬退費糾紛,例如許多消費者上課後發現與預期不符,隨即申請退費,卻被業者刁難,無法退費或退費金額不合理;或是消費者報名課程,有申請分期付款,而「分期付款」實為「小額信用貸款」之契約,消費者嗣後收到融資公司的催繳單,才發現業者竟為其辦理高利息的信貸。是以,補習班業者應依「短期補習班補習服務契約書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的規定制定補習服務契約,並應遵守按修業期限收費的規定;在退費方面,依上開應記載事項第12條第1款規定,應以本市教育局訂定的短期補習班退費辦法辦理。但也提醒消費者,在報名補習課程時,應考量自身實際需求,並仔細審閱契約內容,切勿因一時興起或業者誘人話術,而貿然簽約,以保障自身權益。
